“原创之殇——维权仅止于道德谴责?”主题研讨会在京举办
美文示范
坚持系统治理 推动绿色发展
云开平台网站登录入口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柳斌杰,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先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全球传媒学刊》主编陈昌凤,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志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春秋》主编周蔚华,山东大学数字出版研究中心主任张立,武汉大学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徐丽芳,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朱鸿军,《新华文摘》杂志社编审刘永红,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龚斌磊,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冯国栋等专家领导,项目组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社总编辑陈洁,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出版研究院执行院长万安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新媒体研究院院长周荣庭,武汉大学出版研究院副院长许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王飚,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出版与文化系系主任邓香莲云开平台网站登录入口,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副院长李世娟,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研究院主任李建红云开平台网站登录入口,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教授施勇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的学者,人民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界同仁,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40余人共同参加此次研讨会。会议由开幕式、课题组报告、专家点评三部分组成云开平台网站登录入口,由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浙江大学北京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清主持。
柳斌杰教授首先肯定了陈洁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团队的竞争力及各高校成员间的协作精神,强调了团队在思想、认识、逻辑和学术上的一致性对于推动项目进展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当前出版与媒体融合面临的挑战,指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系统性变革尚未完全实现。特别是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版资源的整合和传播方式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呼吁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为推动出版与媒体的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黄先海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全媒体传播体系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研究”这一重大项目,不仅从理论上创新,而且从实践中获取经验,有助于业界优化方向,发挥特色优势,对构建起中国特色的数字出版发展战略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作为项目主要承担单位,浙江大学将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整合海内外优质资源,大力支持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确保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本项目作为浙江大学数字出版研究中心创新协同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产物,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期待通过本项目的开展,能够为加快出版强国建设,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陈先春副主席表示,陈洁教授的课题立足于当前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为重点,全面系统的研究,全媒体传播体系下出版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寻出版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对于推动出版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龚斌磊副院长希望课题组认真听取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在有限的研究周期中圆满完成课题任务云开平台网站登录入口,产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服务国家需求,推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与传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冯国栋院长希望学界的专家能继续支持陈洁教授和课题组的工作,浙江大学文学院也会一如既往的支持陈洁教授的研究,并提供相应的必要条件。
会上,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浙江大学数字出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洁作项目整体汇报。她从申报指南和课题的缘起出发,回溯近20年对数字出版发展的关注研究,结合当下出版业发展的灵感思路,详细汇报了整个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界定、总体框架和研究路径。她指出,出版深度融合是出版产业面对新兴数字技术和新型出版模式的重要转型途径。其创新性研究与应用,有助于业界调整方向、发挥特色优势,构建起中国特色的数字出版发展对策。“全媒体传播体系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研究”是突破当前出版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是出版产业对中国新传播格局下新挑战的回应,必须立足中国本土特征,深入分析全媒体传播体系这一中国情景。本项目集合六家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数字出版及跨学科研究专家,共同攻克如何在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方略下实现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使出版业发挥多重功能这一总体问题。
专家评议组组长由中国编辑学会郝振省会长担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昌凤教授,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张志强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周蔚华教授,山东大学数字出版研究中心主任张立教授,武汉大学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徐丽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朱鸿军教授,《新华文摘》杂志社刘永红编审担任专家评议组成员。评议组在充分肯定本项目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对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专家组认为,该课题研究“全媒体传播体系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项目对于推动我国出版行业在全媒体时代的转型升级,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出版传播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该项目有助于提升我国出版业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专家组建议,课题组要关注出版边界及融合问题,明确出版深度融合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加强对政策层面的研究,提前做好前瞻性研究。
云开平台网站登录入口
“挂职而来是‘进了检察门,就是一家人’;挂职结束是‘一朝检察人,一生检察情’。让我们把‘检察情’作为纽带,共同为党和人民的检察事业作出各自的努力。”11月2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第七批挂职专家学者座谈会,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与挂职专家学者深入交流,面对面听取大家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应勇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坚持好、运用好、发展好专家学者到检察机关挂职制度,更好促进检察专家与法学专家双向交流、法学研究与检察实践双向奔赴,携手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
“一年来亲历性、融入式的挂职,让我对检察工作有了更加直观和全面的认识。我将当好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纽带,以务实有效的理论研究成果,解决制约和影响法律监督质效的问题。”“沉下去、融进去才能发现真问题、真发现问题。我将充分用好挂职一年来的收获,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挂职一年给我提供了法学理论研究的‘活水’和‘富矿’。我将力所能及推动检校共建,责无旁贷为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继续提供学术和智力支持。”……座谈会上,陈璇、王新、刘为军、王静、郑雅方、曹鎏、张磊、刘计划、万勇、刘朔等10位专家学者分别结合个人挂职经历讲收获、谈体会、提建议。应勇边听边记,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对大家为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所作的努力和贡献表示感谢。
“好制度就要坚持好运用好发展好!”应勇指出,专家学者到检察机关挂职是促进法学研究与检察实践双向互动的重要制度安排,是一项于检察工作、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学教育都十分有益的好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要求,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阐释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深化检校合作交流,不断做实、完善专家学者到检察机关挂职制度,努力形成合力,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为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检察机关、法学院校和专家学者都担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责任,要共同推动理论研究和实践深化。”应勇强调,要携手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标识性概念、原创性成果的总结、研究、提炼,结合新时代以来法治建设、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云开平台网站登录入口,深刻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要携手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检察实践的研究阐释,围绕检察业务、检察管理、检察改革等,加强理论和实证研究,为检察工作创新发展、行稳致远提供更有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要携手加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的法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统筹高校法学教育资源和检察教育培训资源,一体做实“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法学名师进检察”等机制,双向奔赴、形成合力。要携手加强对党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司法工作、检察工作新发展新成就的宣传宣介,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检察故事,不断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司法制度、检察制度的理解认同。
“最高检永远是大家的‘娘家’,要常来常往、加强联系,为我们共同的检察事业作出积极贡献。”应勇表示,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以挂职期满为新的起点,继续情牵检察、心系检察,一如既往关心帮助支持检察事业发展。最高检将进一步建立检察机关与专家学者更为紧密的联系,为各位专家学者开展理论研究和法学教育教学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司法案例素材和实践交流平台。